欧洲杯6人并列金靴怎么颁奖|篮球队logo|拉齐奥那不勒斯|10年欧冠半决赛|竞彩足球让球胜平负玩法数据分析

如何務實破解低級別文物保護難題?新余市摸索出一條路徑,就是選擇數量較多、最具鄉土特色的古橋梁開展專項保護行動,通過納入高質量發展考核落實各方責任、設立專項補助資金撬動各方資金、融合發展提高全社會文物保護意識等措施,使一大批低級別文物得到較好的保護,用實際行動留住美麗鄉愁記憶,傳承農耕文明基因。

一、政府主導 壓實責任

一年一度的高質量發展考核,是縣區政府尤為看重的一項工作。2022年初,新余市政府把文物工作作為新增指標納入考核,目的是落實“保護文物也是政績”的理念,提高縣區政府履行主體責任的主動性。文物部門會同統計部門科學制定考核細則,重點考察縣區政府履行主體責任、文物部門加強文物安全和文物保護基礎建設情況。考核細則一經推出,立竿見影地促進了文物工作發展,市縣文物安全信息監管平臺、市縣保單位“兩線”范圍劃定、基層文物事業和考古機構人員完善等一系列長期短板得以解決。不僅“市文物保護管理委員會”這個議事機構在多次清理后得到保留,而且在市縣區文化廣電旅游局都加掛了文物局牌子,成立了文物管理所。政府主導、職能部門各司其職、社會積極參與的古橋保護機制得到不斷完善。

上海勞動婦女戰地服務團舊址所在的橫板橋村和村中的三涼橋

一走進新余市渝水區珠珊鎮橫板橋村,村中的三涼橋就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。村民都說“拆三房時這座古橋破破爛爛,如果不是文物部門的認定,可能就被我們拆除了。”村民們所說的拆舊建新,是許多地方新農村建設中常出現的情況。為了規避基層單位無意錯拆、有意亂拆破壞文物,文物部門主動介入,積極促成將破壞“三普”文物點的項目納入了項目建設許可審批“一票否決”,有效遏制了新農村建設中的大拆大建。

八百橋

二 、摸清家底 規劃先行 

“古橋均為民間捐資修建,公眾使用,無明確的產權人。隨著城鄉交通的發展,大部分古橋已失去了通行功能,隱于阡陌中,人們容易忽視,加上易受洪水沖擊,保護難度大,消失的風險高。這也是我們選擇古橋開展專項保護行動的重要考量之一”。新余市文物保護中心的負責人說。

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以來,分布于廣闊田野里的文物點受自然的侵蝕,加上經濟快速發展,城鄉建設日新月異,面臨較大的挑戰。要開展專項保護,必須摸清家底,掌握實情。為此,文物部門開展了古橋專項普查。令人欣慰的是,在復查“三普”登記的237座古橋的同時,又新發現19座,使全市古橋數量增加到256座。文物部門為每座古橋進行了登記,建立古橋信息檔案,并委托編制了專項保護規劃,完善保護基礎工作,為保護提供了科學依據。加強專項規劃與城市其他規劃的銜接,確保規劃能夠得到有效落實。   

古橋保護單位標志

水北鎮新橋時旁樹立著一塊“新余古橋保護單位”的牌子,這是新余為256座低級別古橋保護單位創新推出的掛牌保護措施。其實,新余不但為古橋進行了掛牌,在傳統村落和古建筑專項保護行動中,將全市141處低級別古建筑公布為“新余市古建筑保護單位”,并制作安裝統一的標志牌,使每處文物點都有自己的“身份證”。一塊塊“古橋保護單位”“古建筑保護單位”的牌子,不僅起到標示說明作用,還發揮了很好的宣傳教育、提高全社會文物保護意識的作用。羅坊鎮北崗章塘村鄉村道路改造時,正好要通過古橋保護單位“朱家橋”,當地政府和交通部門及時將改造方案報文物部門,一起商量解決辦法,最后選擇了架空方案,既保護了文物,又未影響道路改造。當地村民說:“如果不是看到古橋保護單位這塊牌子,我們也不知道這是文物,改造時可能就拆掉了。”

三、多元投入 共同參與

“財政無錢投、產權人不愿投、社會無法投,是當前低級別文物保護面臨的普遍現象”,一位基層文物者深有感觸地說。

根據財政事權,尚未核定公布為文保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保護資金由本級政府負責,但縣區沒有設立文物保護專項資金;并且由于古橋大部分屬于集體所有,集體收入非常有限,維修積極性就不高;同時社會資金由于預期收益、政策不明等,也難以進入古橋保護。針對這一現實困境,新余積極探索建立多元投入機制,進一步加大保護資金籌集力度,本著“市級補助一點,市縣鄉配套一點,村民自籌一點”的原則,新余市委市政府在市本級每年預算設立500萬元低級別文物專項資金的基礎上,從2019年開始增加古橋保護專項資金預算100萬元,要求縣區按1:1比例配套。同時,整合涉農資金,積極爭取文旅專項債,加大資金投入,按照“區別重點,分類實施”原則,對全域范圍內的古橋梁進行搶救性維修保護。截至目前,共搶救維修了30余多座急需維修的古橋。

羅坊普濟浮橋碼頭維修前后 

四、留住鄉愁 傳承基因

一座古橋,無論長短、保護級別,都是一個故事,是鄉愁記憶的載體。修復古橋,不僅保護了歷史文化遺產,還留住了鄉愁,帶旺鄉村旅游。

“在保護的同時,要利用好這些鄉愁記憶的載體,服務好美麗鄉村建設。為此,在分類實施保護時,我們就注重挖掘這些古橋的紅色價值、旅游價值和藝術價值。”這是新余市文物局負責人常掛在嘴邊的話。

在仙女湖區歐里鎮洲上村,始建于清代的鹿崗橋殘橋靜臥、溪中綠水潺潺、岸邊垂柳依依,如畫的美景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打卡,古橋因此成了當地的“網紅橋”。“現在村里的游客多了起來,尤其是夏天,來這里避暑的人很多,村民在家門口售賣農產品、自制飲料,賺的錢可以貼補家用,真是意外之喜。”當地村委負責人高興地說。

鹿崗橋

水北新橋,是“新喻解放第一橋”所在地,也是新余市文物局新農村建設掛點幫扶單位。解放橋橋頭,“新橋村史館”佇立旁邊,這里詳細介紹了水北新橋的前世今生,以及該村的文物古跡和非物質文化遺產,參觀人員在接受紅色教育的同時,可領略當地的鄉村歷史文化。

修橋補路,古為積德行善之舉,今是各級政府的責任。用好古橋,弘揚中華優秀鄉土文化,更是文物部門傳承農耕文明的職責所在。新余市在堅持“保護第一”的基礎上推進合理利用,逐步形成了低級別文物保護利用良性發展機制。近日,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開幕式上,新余“古橋專項保護行動 破解低級別文物保護難題”項目入選2023年度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入圍案例。


轉自:國家文物局